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乡村的“未来味道”体现在哪?
2024-01-19 13: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下渔村夜景。通讯员供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严舒玮  吴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和美乡村提标行动,创建一批省级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延续,是对乡村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重塑。”代表委员们对未来乡村的前景充满信心。

  未来乡村的“未来味道”体现在哪?它又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怎样的发展机遇?这些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未来乡村:美、富、智的共同体

  “饮水思源”“邻里廊”等十余处艺术节点扮靓村庄角落;一到傍晚,文化礼堂前的“呷义夜市”露天舞台歌声飘扬,村民和游客乐在其中……日前,宁海强蛟镇下渔村被认定为浙江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然而,几年前,这个地处宁海湾畔的古老渔村还是无人、无地、无钱的“三无村”。

  结合村庄实际,下渔村围绕渔旅融合打造主导产业、塑造渔村主体风貌,建设产业、风貌、文化、智慧等九大场景,村庄变美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未来乡村的“幸福模样”。

  下渔村是我市未来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到2023年底,我市已有75个村被认定为省级未来乡村,其中优秀等次16个,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横坎头村植物工厂。通讯员供图

  2021年,站在“千万工程”实施新起点,未来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应运而生。那么,未来乡村到底是啥模样?

  “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打造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整体智治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卞银江说,未来乡村引领乡村发展新方向。

  根据我市出台的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党建统领、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九大场景”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风貌的乡村新社区。

  相较美丽乡村,未来乡村的建设内容从乡村人居环境和风貌提升拓展为涵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治理等,实现乡村现代化全方位升级。

  市人大代表、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曹云多年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农村一线。在他眼里,未来乡村除了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和谐发展外,还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IP,可以是当地的农村产业品牌,也可以是农村文化品牌。“通过这个品牌,形成未来乡村具有辨识度的一个符号,甚至可以衍生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IP,为未来乡村赋能。”他说。

  未来乡村带来了啥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共富未来乡村研究院院长俞挺表示,未来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要通过专业化运作,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释放乡村经济“活力”,促进强村富民。

  象山县方家岙村培育发展康养度假、餐饮民宿等美丽经济新业态,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北仑区三山村改造旧农房,运营双狮农场咖啡馆,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开业短短4个月,带动农家乐、民宿等增收超过100万元……在已认定的未来乡村中,类似创富的例子不胜枚举。村庄产业从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涌现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民宿、餐饮、电商等业态。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批、第二批列入创建的38个未来乡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33亿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86亿元,相较创建前,分别增长18.4%和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比创建前增长16.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500余元。

  除了发展产业,未来乡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惠民、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共富成色更足。

  前两批通过验收的38个未来乡村新建各类生产、生活、生态场景230个,比创建前增长145%。到目前为止,前三批创建村共升级打造“一老”场所224处、“一小”场所132处。

  北仑九峰山片区通过搭建九峰山未来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化系统,开发“智治九峰”微信小程序,集成治安防控、网格流转、数字化管理、线上监管等功能,实现村庄规划、经营、环境、服务、治理一张图、一网通。这些智慧场景,点亮了老百姓的新生活,让民生幸福更有“数”。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

  当前,我市未来乡村建设面临项目管理水平不一、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计划新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5个,提前一年完成100个创建目标。

  对此,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立足村庄建设实际和村民现实需求,做好未来乡村实用性规划,有侧重地构建“九大场景”系统工程,着重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认为,未来乡村建设要着力关注一些“难和慢”的事情。他举例说,乡村手工艺是一种“用手做的文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又能延伸成一个个微产业,赋予村民主体性。因此,要运用系统思维,将手工艺做成一种文化业态,从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未来乡村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载体,我们将不断创新模式、总结经验,探索未来农村的生活形态和发展方向,为全域建设和美乡村提供借鉴。”卞银江委员如是说。

  未来乡村,乡村之未来,前景可期。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乡村的“未来味道”体现在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1-19 13:33:00

下渔村夜景。通讯员供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严舒玮  吴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和美乡村提标行动,创建一批省级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延续,是对乡村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重塑。”代表委员们对未来乡村的前景充满信心。

  未来乡村的“未来味道”体现在哪?它又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怎样的发展机遇?这些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未来乡村:美、富、智的共同体

  “饮水思源”“邻里廊”等十余处艺术节点扮靓村庄角落;一到傍晚,文化礼堂前的“呷义夜市”露天舞台歌声飘扬,村民和游客乐在其中……日前,宁海强蛟镇下渔村被认定为浙江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然而,几年前,这个地处宁海湾畔的古老渔村还是无人、无地、无钱的“三无村”。

  结合村庄实际,下渔村围绕渔旅融合打造主导产业、塑造渔村主体风貌,建设产业、风貌、文化、智慧等九大场景,村庄变美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未来乡村的“幸福模样”。

  下渔村是我市未来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到2023年底,我市已有75个村被认定为省级未来乡村,其中优秀等次16个,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横坎头村植物工厂。通讯员供图

  2021年,站在“千万工程”实施新起点,未来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应运而生。那么,未来乡村到底是啥模样?

  “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打造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整体智治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卞银江说,未来乡村引领乡村发展新方向。

  根据我市出台的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党建统领、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九大场景”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风貌的乡村新社区。

  相较美丽乡村,未来乡村的建设内容从乡村人居环境和风貌提升拓展为涵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治理等,实现乡村现代化全方位升级。

  市人大代表、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曹云多年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农村一线。在他眼里,未来乡村除了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和谐发展外,还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IP,可以是当地的农村产业品牌,也可以是农村文化品牌。“通过这个品牌,形成未来乡村具有辨识度的一个符号,甚至可以衍生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IP,为未来乡村赋能。”他说。

  未来乡村带来了啥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共富未来乡村研究院院长俞挺表示,未来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要通过专业化运作,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释放乡村经济“活力”,促进强村富民。

  象山县方家岙村培育发展康养度假、餐饮民宿等美丽经济新业态,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北仑区三山村改造旧农房,运营双狮农场咖啡馆,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开业短短4个月,带动农家乐、民宿等增收超过100万元……在已认定的未来乡村中,类似创富的例子不胜枚举。村庄产业从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涌现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民宿、餐饮、电商等业态。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批、第二批列入创建的38个未来乡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33亿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86亿元,相较创建前,分别增长18.4%和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比创建前增长16.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500余元。

  除了发展产业,未来乡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惠民、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共富成色更足。

  前两批通过验收的38个未来乡村新建各类生产、生活、生态场景230个,比创建前增长145%。到目前为止,前三批创建村共升级打造“一老”场所224处、“一小”场所132处。

  北仑九峰山片区通过搭建九峰山未来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化系统,开发“智治九峰”微信小程序,集成治安防控、网格流转、数字化管理、线上监管等功能,实现村庄规划、经营、环境、服务、治理一张图、一网通。这些智慧场景,点亮了老百姓的新生活,让民生幸福更有“数”。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

  当前,我市未来乡村建设面临项目管理水平不一、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计划新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5个,提前一年完成100个创建目标。

  对此,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立足村庄建设实际和村民现实需求,做好未来乡村实用性规划,有侧重地构建“九大场景”系统工程,着重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认为,未来乡村建设要着力关注一些“难和慢”的事情。他举例说,乡村手工艺是一种“用手做的文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又能延伸成一个个微产业,赋予村民主体性。因此,要运用系统思维,将手工艺做成一种文化业态,从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未来乡村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载体,我们将不断创新模式、总结经验,探索未来农村的生活形态和发展方向,为全域建设和美乡村提供借鉴。”卞银江委员如是说。

  未来乡村,乡村之未来,前景可期。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